在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的书《罗马十二帝王传》中记载古罗马国王韦伯芗当年在位时,修复卡庇托尔神庙,需要运送一批石柱到山上。当时一个机械师提出一个创新的技术方案,可以用更少的成本将石柱运送到山上,韦伯芗奖励了他的这项发明,但是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认为:新的技术会导致以运送石柱的底层人民失业。这应当是最早有记录的管宇人类对新技术替代人工这个问题的思考。
韦伯芗的这种,为了避免因引入新技术导致传统工人失业而拒绝新技术的思想,我称之为:保守派。19世纪初期,大量的机器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一部分工人开始聚集起来,砸毁了工厂的机器。其中典型的有一个叫卢德的人就首先跳出来砸毁了自己父亲的织袜机,后来大量的工人聚集起来破坏工厂的机器,自称“卢德主义者”。
另外也有一些学者持乐观的态度,典型的代表是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他看来,机器降低了对无差别劳动的需求,导致了技术性失业;他还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法证明这种失业只是短期问题。从长期来看,生产效率的改进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在最初,机器确实会抢不少人的饭碗,但是当机器创造超额利润之后,资本家会将这些财富投向新的市场,创造出新的岗位。以李嘉图为代表的这类观点,我称之为:改革派。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显然李嘉图被证明是正确的,符合历史潮流的。技术变革会驱动社会改革和进步,这是历史的自然规律,人类在这个趋势面前需要学会的是顺势而为。但是在短期内,受技术进步影响,导致失业的这批人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一方面需要个人自己调整心态,持续提升自己的技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应该是国家/政府/企业需要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为传统工作的人们提供培训、引导,帮助他们更好的过渡,帮助劳动者实现再就业。
最后,再延伸出来,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得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让自己顺应时代的潮流,但是这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困难的。